成龙,华语电影界的璀璨明星,他的作品历来备受瞩目。然而,《功夫梦:融合之道》上映时却鲜有宣传,票房三天累计不足400万元,这不禁让人心生疑问:成龙的号召力是否有所下降?
票房反差引猜测
这部电影的海报上成龙的形象被放大,然而上映仅仅三天,票房却仅有不到400万,这个成绩与成龙往日的巨大影响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一时间,众多人纷纷猜测,难道是成龙的号召力开始减弱了吗?不过,电影在北美市场却收获了出色的成绩,首映票房达到了2000万美元,累计票房更是超过了3500万美元,全球票房更是突破了7400万美元,换算成人民币已经超过了5亿。
影评观点有共鸣
“梦里诗书”的影评虽然看上去像是轮廓不清的概要,但我却对其中提到主演并非成龙的观点表示赞同。电影一开始,便是在20世纪80年代,成龙扮演的武馆馆主登场亮相,紧接着,一位东方女性带着她的儿子拒绝向成龙学习武术。接下来的30分钟里,成龙几乎从画面中消失,取而代之的是不熟悉的王班。他是一位00后的演员,外貌平凡,在国内影视圈中难以成为主角。
成龙戏份太稀少
电影播放至30分钟时,成龙只是匆匆露面不足1分钟,仅通过电话与王班交流。尽管整部电影长达90分钟,成龙露面时间却不足10分钟,却被称为“主演”。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,王班遭遇的问题接连不断,成龙才成为他的指导者。然而,实际上,成龙在影片中的实际表演时间仅有大约15分钟,几乎只是个配角。
捧新人之嫌疑
这部影片似乎是为了捧红王班而拍摄的。王班虽然名气不大,外貌也不出众,但成龙的加盟似乎是为了吸引更多影迷。在影片中,王班扮演的角色自负而无力,与成龙的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。他因父母离异而随母亲来到美国生活,这样的背景和他在剧中的表现,都让人难以相信他能胜任主角这一角色。
北美成绩与评分
成龙的名号在北美为影片带来了成功,但烂番茄的评分仅为57%,热度高达92%,众多观众认为其处于及格线之下,若换算至豆瓣评分,大约在5分左右。这样的成绩并不令人满意,反映出电影的艺术水平有待提高。
成龙不应背锅
成龙的表演成为了整部影片的独到之处,而王班在片中扮演的角色似乎更为合适。票房的不理想并不能完全怪罪于成龙的影响力,他的戏份不多,只是个配角。尽管影片在北美市场上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,但在艺术层面上却让人深感遗憾。
大家普遍认为,这部电影虽然借助成龙的名声,却仅让他担任配角,那么它是否还能取得与以往相同的成就?期待大家的点赞与转发,让我们共同来探讨这个问题。
发表评论